轉載自遠見雜誌第258期 作者∣黃漢華 攝影∣黃漢華  2007-12-08

英國秉著語言和占時區之便的優勢,向全球輸出創意產值130億美元,居全球之冠。在橫掃歐洲市場後,目標轉向亞洲,鎖定中、印兩大市場,期盼真正再造創意日不落國神話。

   
「好,把老闆的辦公桌改到後面,保住財位,」英國建築師班哲明.華納(Benjamin Warner),身高將近兩公尺,他對著風水師點頭,願意遵循東方習俗,改變高雄市慶富集團的大樓設計。

他還依照風水師建議,改了大樓裡的廁所、電梯位置。

華納的來頭不小。他和獲得2007年建築業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(Pritzker Prize)的英國建築師理查.羅傑斯(Richard Rogers)合作20年,在東京開設cdi建築公司。

羅傑斯原本不贊成華納到高雄接案子,直到華納說服他來台勘查,以及品嚐芒果冰後,才改變想法。

經常往返台灣、東京的華納,憑著精湛的技術,參與高雄捷運出口站的設計,即使還沒有通車,流線造型的車站,已經矗立高雄街頭,令民眾忍不住多看兩眼。談吐風趣的他,在台灣也廣結善緣,還成為義守集團董事長林義守的座上賓,替他設計學校圖書館。

像華納這樣從事創意產業,向海外擴展的創意人,在英國算是相當普遍。

曾經接下台中古根漢博物館規劃案、也是普利茲克獎得主的英國建築師查哈.哈蒂,在世界各地就有多項作品;貌似影星妮可基嫚的建築師阿曼達.樂維特,率領著30人團隊,從歐洲到亞洲、從地鐵站到百貨公司,都有她的設計。
大舉輸出:57%往國外發展

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,2002年,英國創意產業出口值居全球之冠,為85億美元(約2780億台幣)(見頁134表1)。

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最新統計,2004年英國創意產業輸出更達130億美元(約4250億台幣),占全國出口值的4.3%。

以英國擅長的設計業為例,海外收益在2005到2006年驟增到8億3100萬英鎊(約553億台幣)(見頁134表2),較前年增加19%。有57%的業者向國外發展,其中,高達七成在歐洲建立市場,北美地區則居次(見頁134表3)。

21世紀的英國人靠著腦力和創意,再次居全球領導地位,從家庭生活到公共場所,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英國人的作品。

回溯17世紀,英國曾經以船隻槍砲,向外擴張勢力,在美洲、亞洲、非洲占領殖民地,創造「日不落帝國」的神話。

如今,創意產業征服全球市場,英國「日不落帝國」的神話會不會再起?

「創意產業是我們的利器,外國人看到這一點,才找我們參與,」一頭金髮的英國貿易總署資深顧問羅思嘉(Christine Losecaat)笑著說,創意產業讓英國成為「旭日東升的國度」。

先天優勢:語言和時區之便

英國能成為創意產業的輸出強國,不是沒有道理,先天的英語優勢就讓他們占盡便宜。

羅思嘉認為,英語是國際商用語言,和歐洲、美洲地區做生意,溝通沒有障礙。

而英語能成為世界語言,和過去的帝國歷史有很大關聯。在大英帝國全盛期,他們還以倫敦為世界中心,訂定標準時區,這讓今天的英國人做起國際生意來,又占了一項便宜。

「倫敦24小時都能跟國外做生意!」羅思嘉解釋,倫敦的早上是亞洲、澳洲的下午,可以觀察日經、恒生指數,到了下午,華爾街股市開盤,美洲公司開始營業,世界沒有一個地方,像倫敦這麼方便。

從事產品設計的Alloy設計公司業務總監傑夫.麥可米說,他的西雅圖客戶無法全天候和東京的供應商聯絡,可是,倫敦就能,挾著這項地理優勢,有助英國輸出創意產業。

英國占盡時區之便,能在半天內抵達任何國家,「距離不是問題,只要一張機票,希斯洛機場就能讓我在12小時內到想去的地方!」辦公室只離希斯洛一小時車程的麥可米說,「我對第五航廈比我家還熟!」

率先鋪路:讓亞洲進入西方

成立十年的Alloy,已有七成生意來自國外,一年商務旅行就有好幾百次。負責拓展業務的麥可米,思路清晰,「我拿起電話,找到客戶,第二天就能出現在他面前,不管客戶在哪,都可以找到。」

接觸過英國設計產業的宏達電創意處長譚雲龍發現,英國人做生意很積極。以今年在倫敦發表的宏達電阿福機為例,對方先經過研究,指出其中優點,接著便對其他手機設計提出建議,讓他印象深刻。

「他們不斷強調能幫助大陸廠商設計歐洲人喜愛的商品,」來自北京的德信無線公司總裁李之柏說出對英商的看法。他表示,不少英國人正緊緊抓住大陸人想要自創品牌、打進歐洲市場的機會,來做大陸人的生意。

「亞洲走花俏設計,但歐洲人喜歡簡單,」GEO產品設計公司創作總監喬治士.奧佛(Jeremy Offer)說明兩者差異。

今天,奧佛的公司有七成市場是在亞洲,他不諱言大陸是英國創意人爭食的新興市場。由於英國設計費比亞洲貴三倍,為了爭取先機,兩年前對大陸客戶採用新合作模式:他們暫不收取設計費,待商品上市,視銷售狀況收取權利金。

「這麼做是種冒險!」眼神堅定的奧佛說,但香港設計正在起步,只好用此方法和香港人搶大陸客戶。

博在地感情:重視當地民情

合作精神也是英國能擴大海外市場的另一項原因。

正在台灣逐漸建立人脈的華納說,「我和台灣建築師合作,不是競爭,」他寧可尊重本土民情,向台灣友人請益,也因為重視合作與友情,台灣人反而為他介紹生意,七年內就在台灣接下十個案子。

無獨有偶,在倫敦從事數位媒體的onedotzero總裁宣.華特(Shane Walter),也是靠海外合作而開疆闢土。每年到國外展覽數百部短片的他,一開始是從倫敦出發,靠著海外友人,九年內從6個國內外城市增加到65個,成為全球短片巡迴展覽最多的公司。

華特的辦公室掛了倫敦、東京、紐約、巴黎、雪梨等五個時區的時鐘。「我在世界都有合作伙伴,他們會幫我尋找展場,」華特說著,他在2001年曾來台北辦展,後來又數度前往上海,就是靠台灣合作人黃茂嘉。

政府協助:藉創意行銷英國

英國創意人靠自己的實力到海外打天下,關注創意產業的政府也伸手幫助他們走向國際。貿易總署助理總裁克萊兒.威廉森就說,政府已經成立顧問團,與國際聯繫,藉著創意產業,把整個英國行銷出去。

觀察海外地區,大陸、印度最受英國政府重視,倫敦都發局創意產業部主任湯姆.康寶直言,金磚四國經濟快速成長,未來兩年英國在此發展,是重要市場。

貿易總署一年前就針對大陸市場,成立專案小組,今年7月找了Smallfry等12家公司,共同到大陸打天下。

成員的名片、公司簡介都印有簡體中文,領軍的設計部副主任洪國瑞(Gary Hunt)還取了中國味十足的名字。

「專案小組是貿易總署的全新嘗試,」一頭褐髮的洪國瑞說,和歐洲市場相比,開拓亞洲需要時間。他們網羅有大陸接案經驗的英商,鎖定從代工轉型到設計的大陸製造商,尋求商機,10月他先到上海、北京探路,11月與北京合辦第一屆中英設計論壇,小組成員在明年3月會增加到30家公司。

貿易總署也趁著9月底的倫敦設計節,設置洽談室,讓英國創意人和亞洲公司見面。洽談室裡擺放名設計師羅斯.樂葛福(Ross Lovegrove)的桌椅,身處其中,可以深刻感受到英國設計品味。

今年有250家國際公司進出洽談室,其中一半來自亞洲。貿易總署透過全球200個分支機構,找到這些業者,安排他們和英國創意人見面,貿易總署扮演媒合角色,創造雙贏效果。

此外,今年4月成立的「創意產業創投計畫」,也鎖定中、印兩國。由倫敦藝術大學、國王學院等五所大學組成聯合組織,英國政府將在兩年內提供500萬英鎊(約3億3300萬台幣)經費,為創意人在中、印尋找生意。

計畫主持人羅拉.霍克(Laura Hoke)表示,北京、上海、香港都將設置據點,瞭解當地業者需求,好為合適的英國創意人媒介生意。「在職訓練是另一項特色,」她說,五所大學的教授可以提供訓練課程,教導中、印業者提升創意和設計能力。

擁有跨國公司多年工作經驗的霍克,為了深入大陸,還雇用兩名大陸人士,以收集正確資料。她認為,大陸製造業是英國公司最能著墨的對象,如果這項運作模式成功,就能複製到其他海外市場。

創意產業已經是英國文化的輸出利器,能否創造現代版的日不落國,全世界都在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he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