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 ||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
.德國國會大廈
先前上課上到這棟建築就很想去看,設計國會圓頂的Norman Foster也是設計大英博物館大廳跟千禧橋的英國建築師,在國會加了個運用太陽能發電的綠建築。在寒風中排了兩個小時,經過安檢來到這個可以俯瞰柏林的圓頂,完全看不出當年曾被縱火的痕跡,或是二戰時的千瘡百孔。
站在圓頂,望著嶄新的柏林,新的國會、新的街道,我這個新面孔走在嶄新的鋼筋水泥裡怎能體會戰時的無奈,只是看到他已經從傷痛中爬起,感到一絲開心,雖然我也只是個過客。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 ||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
.柏林圍牆
第二個驅使我到柏林的原因,但是走到時有點不敢相信他真的是柏林圍牆。滿牆無意義的塗鴉、馬賽克般噁心的口香糖,這道高牆,這道只剩幾座如廣告看板的高牆,曾經阻擋了多少的自由意志。地上殘留的圍牆水泥溝,像是傷口般延伸到遠處,不再被填補也許是想留下紀念,紀念當初推倒圍牆的瞬間,也紀念抵抗的勇氣。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 ||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 ||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
.波茲坦廣場
拜二次大戰所賜,完全感覺不到原本在1920年代這區是歐洲首屈一指的鬧街,如今只看得到一棟棟嶄新大樓的影子。新的建築可以感覺到德國人的個性,務實、俐落。在附近也看了柏林愛樂廳外觀,沒有音樂的柏林愛樂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 ||
![]() | |||
![]() | ![]() |
.貝殼屋
1930年完成的包浩斯象徵建築,雖然看到時有點小失望,尤其是對Cindy跟Johnny到過巴賽隆那看過高地的作品之後。但這也是看到一個包浩斯主義強調注重造型跟實用性的例子之一。
全站熱搜